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易云达配资,赘述在文章结尾
“2000万买废铁航母到底值不值得?”
中国从乌克兰购入“”这艘标价八千万美元的“废铁”航母,仅仅是因为它保留了完整的动力系统!
然而当航母抵达中国港口后,技术人员打开舱门却发现核心推进组件早已消失不见,甚至存在人为破坏的迹象!
那么中国为何仍要不惜代价购买这艘残缺不全的航母呢?
传说中的发动机到底在哪里
关于“瓦良格”号最令人惊叹的传言,莫过于它那颗“完整如新”的心脏。
参与收购的香港企业家徐增平曾在采访中坚定表示,舰上四台蒸汽轮机状态良好,密封保存,单台价值就达2000万美元,整体价值高达八千万。
这一说法曾让无数国人激动不已,认为我们捡到了一个巨大的便宜。但现实远比想象残酷。
当“瓦良格”号历经千辛万苦驶入大连港,前来迎接的工程师们一打开舱门,心情瞬间跌入谷底。
整个动力系统已被彻底拆解,原应存在的四台TB-12蒸汽轮机,关键部件如调速器与燃油喷射装置全都失踪。
配套的八台增压锅炉也遭到严重破坏,燃烧器、冷凝管路等重要构件不是被拆除就是被人为砸毁,只剩下一具空壳。
更令人愤怒的是,轮机舱内布满厚厚的盐渍,仿佛是大海留下的一道伤痕。
这无声地揭示了一个事实:有人故意将海水灌入舱室,只为让这艘巨舰的动力系统彻底锈蚀报废。
一艘无法自主航行的航母,只能靠拖船,在海上缓慢漂泊数万公里。
所谓价值八千万的动力系统,从头到尾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对乌克兰而言它不是珍宝,而是一块烫手山芋。乌克兰人真的傻吗?会把宝贝当垃圾卖掉?
在他们眼中,“瓦良格”号只是个沉重负担。作为“库兹涅佐夫元帅”级的第二艘舰艇,它是苏联帝国留下的庞大遗产。
1991年帝国解体时,该舰在黑海造船厂完成了68%的建造进度。
新生的乌克兰继承了这艘巨舰易云达配资,却无力继续建造。经济低迷、财政紧张,哪来巨额资金完成后续工程?
于是这艘本应驰骋大洋的战舰,一天天在港口锈蚀,从未来希望变成了吞噬维护成本的“海上烂尾楼”。
它不仅没有创造任何收益,反而每天都在消耗大量资源,对于急于摆脱困境的乌克兰来说,尽快甩掉这个包袱才是正解。
更何况背后还有美国紧盯着,绝不允许具备强大作战能力的航母落入潜在对手手中。
在多重压力下,乌克兰唯一选择是以“非军事化”名义将其当作废铁处理。
拆除全部武器与关键设备成为交易前提,因此乌克兰专家后来对发动机价值的惋惜,更像是错失机会后的懊悔。
真相究竟如何?
既然是个空壳,我们为何还要购买?又该如何把它带回中国?
这就不得不提到那位香港商人徐增平和他名不见经传的“创律旅游娱乐公司”。1998年,他们以2000万美元拍下了这艘船。
他们的理由听起来荒诞却合理:打算将航母拖往澳门,改造成集酒店、娱乐于一体的豪华海上赌场。
这个“赌场计划”做得详尽周密,甚至准备了厚厚的可行性报告。当时环境下,这是唯一能让各方默许的方式。
如果公开说要买回去研究军事用途,这艘船恐怕永远也无法离开黑海。这场“瞒天过海”的操作堪称高明。
它既满足了乌克兰急于出售的愿望,又用商业噱头巧妙避开了国际政治敏感区域。
这背后是中国在那个特殊时期,对航母技术样本极度渴求所展现出的决心与智慧。
这笔账该怎么算?花2000万美元买个空壳是否划算?
单纯从经济角度看,可能确实亏了。该舰空载排水量约4万吨,即便按高价特种钢材每吨四五百万美元计算,最多也就值1600万至2400万美元。
这还没算上从黑海拖回中国的昂贵运费和通行费用。但中国的目光显然不在钢铁本身的价值。
“瓦良格”号真正的价值在于其本身。对于一个从未建造过航母的国家来说,它是一部立体可触摸的“百科全书”。
我们缺的不是钢材,而是航母建造的知识。从船体结构、材料强度,到飞行甲板弧度设计。
从机库布局、弹药升降井道,到舰岛功能划分。这些纸上谈兵千百遍的内容,不如亲身观察体验。
它就像一本“半开卷”的考试答案,使中国工程师省去了从零开始摸索的漫长过程。
那些看似空洞的船舱与管道,隐藏着苏联几十年航母研发的经验与教训,这些无形知识是金钱难以衡量的。
买下的是最宝贵的十年
“瓦良格”号的到来很快显现意义,它成为中国海军的第一块试验平台。
2012年经过大连船厂改造后,它正式命名为“辽宁舰”,开启了新篇章。
中国海军航空兵由此拥有了实践基地,飞行员提前十年开始了舰载机起降训练,这是形成战斗力最关键的一步。
无数次触舰复飞、精准挂索,为中国培养出第一批成熟的舰载机飞行员。
如果没有“辽宁舰”作为实训载体,国产首艘航母即便图纸已完成,也可能推迟到2022年后才能问世。
整个海军发展蓝图被迫延后整整十年,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十年意味着太多。
当人们看到后来服役的“山东舰”与“辽宁舰”在结构上的诸多相似之处时,便能立刻理解“瓦良格”号奠基意义之重大。
那2000万美元换来的不是一艘船,而是中国海军迈向深蓝的入场券,是一个大国追赶时间的决心。
一艘巨舰牵动两个国家,一段历史的玩笑,一个时代的抉择!
结语
若站在1998年的历史节点,你会支持用2000万美元购下这艘“空壳航母”吗?
当西方媒体至今仍在讨论这笔交易的“性价比”时,中国军工已用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的连续突破给出了独特答案。
你认为瓦良格号交易的最大价值,是技术借鉴、人才培养,还是打破了某种战略僵局?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信息来源:【1】环球网·《港商揭秘买“瓦良格”航母内幕:买时发动机已坏》【2】环球时报新媒体·《对标尼米兹级的苏联核航母:因为太贵,遭连砍两刀被迫下马》
51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