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周中,不少消费者已开始“嘀咕”:本周末,第三轮外卖补贴大战还会不会来?过去两个周末,主要发生在美团和淘宝闪购之间的两轮补贴大战“动静不小”,但往往在高热度的时候更需要冷思考:补贴大战已出现第一波“受害者”了,他们是谁?会不会出现“补贴一停,感情清零”的情况?外卖大战究竟该何去何从?
订单只是数字要警惕“泡沫成分”
“红黄蓝”外卖大战,本质上是京东、美团、淘宝闪购(包括饿了么)对即时零售市场份额的争夺。如果一棒子把这次消费狂欢“打死”,显然也是不公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最近一段时间的外卖市场竞争极大地刺激了消费,把原本日订单约1亿单的外卖市场,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联合做大”,达到了2亿单以上;同时,无论是商家,还是骑手、消费者,从中获利的并不在少数。
平台对外公布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美团7月12日23点36分即时零售订单量再创新高,达1.5亿,其中,神抢手单量超5000万单,拼好饭单量超3500万单。7月14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日订单量再次突破8000万元创新高(不含自提及0元购),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数在突破2亿基础上环比净增15%,订单准时率稳定在96%。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同花顺配资,订单只是数字,当下即时零售行业里存在很大的“泡沫成分”,补贴大战是否真正地促进了行业的进步,要打一个问号。
外卖大战中的那些“受害者”
当我们聚焦到这场外卖大战中具体的“人”,就会发现,目前已出现了一些所谓的外卖大战“受害者”。比如,当平台突然发放大额红包,一些商家根本来不及准备,爆单在所难免,尤其是“低价奶茶”“0元咖啡”指向的那些茶饮、咖啡品牌,有的店铺根本来不及制作商品;有的把“0元奶茶”做出来了,堆在那里,却没有等到所有“0元购”的消费者上门自提,造成了浪费;有的店铺招收的暑假临时工(比如大学生),本来对工作就不是很熟练,“被迫一刻不停地营业”,就连网友也呼吁:“给店员发点提成吧,这累死累活的一天。”
再比如,消费者对此的感受也不一样,有的直言“补贴一停,感情清零”,有的说“无论你怎么补,我一杯(奶茶)都没喝,身体健康第一”,有的说“在薅羊毛和减肥中,选择了薅羊毛”;有的消费者抱怨线下消费因外卖大战出现了很多不便,“我下单了沪上阿姨,但是到现场一看,不得了,太多人了,2个店员根本忙不过来,我就直接走了”;有的消费者还抱怨,“外卖的运力全部都堆在送茶饮,外卖点了正餐,准时吃得上饭的却没几个”,“很多商家不仅价格打折,食品质量和容量也‘打折’了”。
此外,眼下正值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外卖骑手的身体健康、工作时长、防暑降温、行车安全等问题,也应得到更多重视。
“以补贴换取订单”不可持续
非理性、内卷式的外卖大战,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我们注意到,早在今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就已会同多个部门,针对当前外卖行业竞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约谈多个外卖平台企业,要求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定,公平有序竞争,切实维护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和外卖骑手的合法权益。
针对不少消费者超过实际饮用需求购买甚至囤积现制现售饮料的情况,7月14日,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尤其要注意“囤奶茶”潜藏的食品安全风险。
7月15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也发出《关于规范即时零售市场秩序 联合抵制价格补贴“内卷式”竞争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书》,发出“规范低价补贴竞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秩序”等倡议。
平台自身也意识到“以补贴换取订单”的不可持续性。据称同花顺配资,阿里巴巴要求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稳定在8000万单”,先提升能力,巩固好基础,再往上冲,平台的发券节奏也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京东外卖补贴策略现已转向更精细化的模式。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7月16日首次公开回应近期外卖市场的激烈竞争时,多次提及当下单量泡沫泛滥的现象,呼吁恢复理性。
51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